Processing math: 100%

2012年  第44卷  第2期

栏目
特约综述
摘要:
综述了最近几年国际上有关硅基片上光互连技术的进展,并介绍了一些相关器件,如实现波分复用型片上光互连系统的关键器件:波导、波分复用/解复用器、激光器、探测器、调制器以及光交换器.并讨论了这些器件的工作原理以及性能特点.
研究报告
摘要:
主要研究拓扑空间X,Y的乘积X×Y的自同伦等价群的子群E#(X×Y)EΩ(X×Y)以及它们的p-局部化情形, 得到了相应可裂的短正合序列. 其中p为素数.
摘要:
研究了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f(k)+Ak1f(k1)++Adf(d)++A0f=F~的解的增长性及零点,其中~Aj(j=0,1,,k1)~为有限级整函数, F~为无穷级整函数,当存在~Ad(0dk1)~满足某些特殊条件时,~得到了上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
摘要:
定义Ψ型稳定性和Ψ 型渐近性,借助V函数,得出一类二阶非线性微分系统和二阶非线性脉冲微分系统具有Ψ型稳定性和Ψ型渐近性的充分条件.
摘要:
研究了一类非线性分数阶微分方程边值问题正解的存在性. 主要方法是锥内的 Krasnosel'skii 不动点定理的应用.结果表明: 只要非线性项在某些有界集合上的 "高度" 是适当的, 该问题有n个正解 (n是一个任意给定的正整数).
摘要:
考虑一类广义Zakharov方程的Cauchy问题的适定性. 通过一系列的先验估计, 利用Galerkin方法, 对于二维广义Zakharov方程的Cauchy问题得到了整体光滑解的存在性和惟一性.
摘要:
通过利用~Galerkin方法得到了周期边值问题的局部光滑解,然后在小初值的条件下对光滑解做关于时间的整体先验估计,得到了二维~Landau-Lifshitz-Darwin方程组在小初值条件下的整体光滑解.
摘要:
讨论了如何使用连续的WZ方法中的有关结果来计算一类由含参变量积分所定义的函数 的定积分问题 ( 与 可为有限数,也可为无穷),由此为计算一类累次积分提供了一种完全崭新的方法,这是一种完全算法化的方法.
摘要:
证明了不定方程x2kxy+y2+lx=0,l{3,5}, kN+时, 有无穷多个正整数解(x,y)当且仅当k与l的取值为(k,l)=(3,3),(4,3),(5,3),(3,5),(5,5),(7,5).
摘要:
根据零担运输企业集送货的运营流程,对集送货线路规划问题建立一个混合整数优化的数学模型并求解;然后提出了一个启发式求解算法.该启发式算法将该模型分解为多车场、带容量约束的集货规划和送货规划问题单独求解,并通过循环找到更优解.最后,通过对所研究企业在广东省的真实数据进行实验,得到改进的线路规划成本比当前模式节约达18.8%,为零担运输企业集送货线路的科学规划提供了参考.
摘要:
传感器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按照贪婪算法形成的数据汇聚路径中,有些节点过早地消耗完其能量,造成所谓的热点问题,引起传感器网络能量消耗的不平衡.本研究提出了一种能量平衡的数据汇聚路由算法EBGP协议.该协议依据邻居节点的剩余能量、邻居节点到Sink节点的距离以及邻居节点到源节点的距离来计算概率值,然后选择邻居节点中概率最大的一个作为数据转发节点.仿真显示EBGP协议胜过GPSR、GEAR和D-REECR协议,达到了能量平衡和能量效率的目的.
摘要:
提出了一种采用逻辑接口的基于TPMIPv6(transient binding for proxy mobile IPv6)的域间切换管理方案.逻辑接口从2个物理接口抽象出来,上层只需知道这个逻辑接口,2个物理接口对上层透明.在切换时,2个物理接口分别与2个MAG(mobile access gateway)相连,后一接口在进行预注册时,前一接口仍保持原来的通信.流移动管理由LMA(local mobile anchor)控制,以避免切换过程中物理接口的中断.分析结果表明,与已有的域间切换方案相比,建议方案的切换时延更小.
摘要:
应用(g^{'}/g^{2})展开法构造出耦合非线性Klein-Gordon方程的精确解,得到了双曲函数通解、三角函数通解和有理函数通解三种通解.当双曲函数通解中的参数取特殊值时,得到了孤立波解.三角函数通解中引入一个参量后,可得到对应通解的周期波函数解.
摘要:
对STN-LCD 4-line-MLA方式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3-line-MLA的方法,利用插入的虚拟行和虚拟像素,可使驱动IC的SEG的电平由原来的5级降为只需要2级,而且驱动的矩阵运算也极其简单.
摘要:
提出一种基于∑?调制的RFID分数频率综合器的设计方案,并详细分析方案的性能指标.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地解决频率杂散问题,可抑制频率综合器在中等频偏处的相位噪声,因此在RFID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摘要:
分析含硫污水水质时,以加酸氮气负载吹脱法分离SO32-和SO42-,再根据离子色谱测定原理,通过峰面积差值法建立了SO32-和SO42- 测定方法,确定了加酸氮气负载吹脱SO32-的有效工作条件:是水样pH调至1.61,3.0 L/h氮气吹脱15 min.对SO32的抗氧化能力的实验研究,确定硫抗氧化剂(SAOB)对易氧化的SO32-的保护效果较好. 据此建立的含硫污水预处理与分析方法能够基本消除含硫污水中各个价态硫之间的干扰,可准确测定含硫污水中的S2O32-、SO32-和SO42-浓度,且检出限较低
摘要:
建立左金丸及其类方的HPLC指纹图谱.用RP-HPLC法,乙腈(A)-水(B)(含0.06%冰醋酸, 10mmol/L醋酸铵)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并对其相似度比较分析.配伍比例的不同可导致物质基础存在显著差异性.为左金丸及其类方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摘要:
以等温DSC法研究了在60、65、70和75℃下,环氧树脂E-44和树状大分子聚酰胺-胺(PAMAM)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该固化反应符合自催化反应模型. 通过Kamal方程计算出各固化动力学参数,其中反应总级数m+n在2.13~2.21之间,反应活化能E1和E2分别为52.65 、65.47 kJ/mol. 由于固化后期受扩散控制,且温度越低扩散控制越显著,引入扩散因子f(α)对Kamal模型进行修正,所得的修正模型能更好地描述固化全过程.
摘要:
以TiO2(Degussa P25)为光催化剂,可见光为激发光源,分别对甲醇/TiO2、甲醛/TiO2、甲酸/TiO2体系中光催化还原Cr6+的情况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有机醇和羧酸能与TiO2形成电荷转移复合物. 这种复合物能够吸收400 nm以上的可见光,并通过LMCT(ligand-to-metal charge transfer)机制引发光催化还原反应. 不同的有机物/TiO2体系中,Cr6+的光催化还原反应表现出极大的差异,这种差别与有机物的结构密切相关. 当体系中不存在有机物时,可见光下TiO2几乎不能将Cr6+还原;当加入甲酸,经光照80 min后,Cr6+的还原率即可达100%;而在甲醛/TiO2和甲醇/TiO2体系中,光照6 h后,Cr6+的还原率分别可达93.63%和22.69%. 体系的pH对Cr6+的光催化还原反应有显著影响. 有机物/TiO2体系中,光催化还原Cr6+的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
摘要:
以珠江口湿地滩涂土壤为研究对象,用蒸馏水对其进行淋洗,使土壤表层盐分含量低于0.2%.实验设置8个脱盐梯度,对滩涂土壤在不同淋洗脱盐阶段,不同深度的全硫、水溶性硫、酸可挥发性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淋洗脱盐过程的进行,土壤全硫含量呈递减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无机硫下降了40%,有机硫下降了30%;水溶性硫含量亦呈递减的趋势;淋洗后,土壤的酸可挥发性硫含量较淋洗前均增加,但各处理间酸可挥发性硫含量随淋洗过程的进行逐渐减少,主要受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影响.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各土层不同处理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与酸可挥发性硫呈显著性负相关关系(r=-0.733~0.933,p<0.01).
摘要:
用鸟粪石沉淀法对养猪场污水进行前处理,研究了各类因素对沉淀效果的影响,包括加药剂与调节pH值的顺序、搅拌速率、温度、反应时间、溶液pH值与加入的药剂量等,其中溶液pH值与加入的药剂量是养猪场污水中污染物去除的决定性影响因素.本实验条件下,P/Mg/N比为1/1/1.2、pH10.0时,有最佳NH4+-N的去除率与最低PO43-P的残留浓度,分别是87%和30.21mg/L.
摘要:
利用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诱导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 其细胞死亡方式与PDT的剂量有密切相关,较低的剂量诱导细胞凋亡,较高的剂量诱导细胞坏死. 细胞凋亡和坏死的产生可能取决于PDT刺激对细胞内产生活性氧的速度. 研究结果对PDT细胞层面杀伤机制提供重要依据.
摘要:
用高糖(25mmol/L葡萄糖)和胆固醇(0.8, 1.6, 3.2mmol/L)处理EA.分析高糖高胆固醇诱导EA.hy926细胞凋亡中对HSPD1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表明随胆固醇浓度的增加,EA.hy926细胞活性下降,呈浓度依赖性.0.8mmol/L胆固醇低糖培养液培养12h的细胞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0.8mmol/L胆固醇高糖培养液培养12h的细胞活性与正常对照组(高糖培养液+0mmol/L胆固醇)具显著性差异(P<0.01).低糖或高糖培养液+0.8mmol/L胆固醇处理EA.hy926细胞不同时间后,细胞活性呈时间依赖性下调,48h后细胞大部分变圆,脱落.高糖高胆固醇处理的细胞大部分发生凋亡(50%),HSPD1基因表达显著上调.
摘要:
以半矮化水稻突变体B1-24及其野生型惠阳珍珠早(Hyz)幼苗为材料,探究其细胞学特征及其对激素的响应.在光下生长的B1-24幼苗比Hyz矮14.62%,第一真叶长度短11.18%,黄化苗植株的中胚轴长度增长41.89%,但Hyz的胚芽鞘长度比之长28.71%.细胞学观察发现,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第一真叶叶片细胞长度和宽度都无显著差异.B1-24黄化苗的胚芽鞘细胞长度仅为Hyz的45.95%,而中胚轴细胞长度是其118.28%.B1-24对激素GA3(600 μg/ml)和IAA(7 μg/ml)的处理敏感,其细胞长度显著增长,植株表型更接近Hyz.而50 μg/mL PAC处理使其严重缩短.推测B1-24的半矮化突变可能与激素合成或响应有关
摘要:
对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水稻的不育系、保持系和杂种F1二核期花粉总蛋白质采用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SDS-PAGE进行了双向电泳分离,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对其中15差异点进行了肽质指纹图分析或者LC-MS/MS分析.对已鉴定的蛋白质点进行亚细胞定位和功能分析,发现不育系相对于可育系有部分参与蛋白质缺失或表达量降低,可能与线粒体提供能量不足而导致的花粉不能正常发育有关.
摘要:
记述采自广东汕尾青干金枪鱼Thunnus tonggol鼻腔中的1种单殖吸虫——卡氏嗜鼻虫Nasicola klawei (Stunkard,1962) Yamaguti,1968.所获标本的形态结构及大小与原始描述及Yamaguti(1968)、Kohn等(2004)的描述基本一致,但在子宫结构、睾丸数目及后吸器边缘小钩的长度上略有差别.嗜鼻虫属及卡氏嗜鼻虫均为我国新记录,青干金枪鱼为宿主新记录
摘要:
在固定样地采用凋落物收集器收集并定期回收凋落物的方法,研究了海南岛北部海岸木麻黄防护林2008—2009年的凋落物产量及N、P、K养分归还动态. 结果表明:(1)木麻黄林年凋落物量为5.9844t/hm2,其中小枝凋落物量在年凋落量中占有最大比例,为88.99%;其次是杂物,为6.63%;最小是皮+枝,为4.38%. 木麻黄林总凋落物量和小枝凋落物量的月变化格局十分相似,皮+枝、杂物凋落物量月动态变化则比较平缓.(2)小枝中N、P、K 3种主要养分年归还总量为94.69kg/hm2,其中N归还量在年归还量中占有最大比例,为78.86%;其次是K,为18.71%;最小是P,为2.43%. N归还量月动态与总凋落物量月动态变化极其相似,P、K归还量月动态则比较平缓.
摘要: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是要实现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目标.本文根据雷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地区经济、生态与社会特点,结合雷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将土地资源价值核算结果引入多目标优化配置研究,核算出雷州市土地资源的经济、社会、生态价值,同时对雷州市土地资源进行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导向的多目标优化配置研究.优化结果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得到的不同发展目标的优化方案,与雷州市经济发展趋势相一致,提高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弹性和可操作性
摘要:
根据中国西北干旱区巴里坤湖BLK-1剖面沉积物的地化元素分析,采用SPSS因子分析法提取了对沉积环境变化敏感的地化元素和氧化物组分. 在 R、Q 型因子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沉积物的硅铁铝率(SiO2/(Al2O3+Fe2O3))、淋失系数(SiO2/(MgO+K2O))、CaO/MgO以及腐殖化度等指标,提取出古气候环境信息. 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近9.0cal ka BP以来,巴里坤湖地区气候环境仍以干旱化为主,全新世期间出现过多次不同程度的干湿变化,经历了5个气候阶段:9.0~7.5cal kaBP期间,气候干旱;7.5~5.8cal kaBP期间,气候温暖湿润,为研究区全新世最佳适宜期;5.8~3.0cal kaBP期间,气候干旱;3.0~1.0cal kaBP期间,气候湿润;1.0~0cal kaBP期间,气候干旱.